王世骐
象牙的秘密
曾经有一种权威的说法,认为恐象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,但是经过邱占祥院士的团队长期不懈的寻找,终于在甘肃省的临夏地区发现了恐象化石。
顾垒
带你翻越喜马拉雅山脉
对大多数人来说,这是一个难度不大,很有可行性的旅程。
张首刚
“北京时间”从哪儿来
在2017年以前,全世界只有美国能够生产小铯钟,一年后,开始对中国完全禁售。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,我们打破了技术封锁,不仅研制出了性能更好的激光抽运小铯钟,而且可以自主保持国家标准时间的准确性…
邱强
追迹地震海啸
最常见且造成严重损失的海啸灾害,往往是由于俯冲带地震引起的。俯冲带地震频发,能引起大范围水体扰动,从而引发海啸。然而,俯冲带大多在深海区域,观测研究难度大。他们通过多年研究,通过数据建模,终于做到了提前评估俯冲带区域的地震海啸情况……
郑雷
从太空看冰盖消融
全球变暖导致了两极冰盖、冰川的消融,当这些融水排入海洋,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65米,甚至引发洪灾,淹没城市的低洼地带。借助卫星遥感,如今不需要到达实地现场,我们也可以知道冰盖真实的融化状态…
徐波
冰缘带上的秘密花园
冰缘带是地表最高的植被带,海拔高且紫外线强烈,自然条件十分严酷。但是在这里,却有着一片“隐秘的花园”,植物们为了适应环境,甚至学会了“低调”和“谦虚”。科学家们发现了马先蒿属植物、风铃草属植物等新物种,努力填补上研究的空白…
代辉
山城龙迹——一座建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
在侏罗纪时期,重庆湿热且植被茂盛,因此,这里遍布着恐龙化石,也被称为“建在恐龙脊背上的城市”。在云阳,形成了一堵长150米,高6米的恐龙化石墙,表面密布着5000多块恐龙化石。短短几年内,发掘的每一只恐龙,都是一个新属种…
张斌
秒睡可能也是病?
在快节奏的时代中,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面临着睡眠问题。但是,“秒睡”也有可能代表着你出现了某种疾病,甚至会出现一些睡眠的瘫痪,看到梦境的移形。这种由于下丘脑分泌素不足导致是罕见病,目前还无法彻底治愈,只能通过各种手段缓解和维持…
张璐
寻獭迹
水獭是一类非常成功的中等体型捕食者,除了南极洲和大洋洲之外,在其他大洲都有分布。但是在日常生活中,除了动物园,大家一般很难有机会亲眼见到。而作为一名研究野生动物的科研工作者,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就是水獭……
李军
智斗草地贪夜蛾
作为世界重大迁飞性害虫,草地贪夜蛾不光能吃、能生、还能飞,交配前的雌蛾,一晚上就能飞行500公里。202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,这种“幺蛾子”导致我国玉米减产了50%。为了对抗这种“耐药性”极强的害虫,科学家们想出了“以蜂治蛾”的方法…
王云
设计野生动物的“生命通道”
道路交通的不断建设,导致了野生动物种群受到严峻的威胁。如果“路杀”得不到有效的缓解,将有4种兽类会在未来50年内灭绝。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监测和实验,打造了一座“藏羚羊通道桥”。同时,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设置的林冠通道,也在为川金丝猴过路“保驾护航”…
尤海鲁
寻踪中国恐龙
中国自主研究发现恐龙的历史,实际上比其他国家晚了近100年。但是如今,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恐龙大国。在艰苦的年代,我国的科学家们完成了对“中华第一龙”的研究。后来,科学家们又在四川自贡发现了真正的“侏罗纪公园”…
刘冰
你不知道的热带丛林
密密麻麻的丛林,这里就是争夺阳光的战场。
郑洋
京野花——空中花园的自然摄影
北京的山野间,应该是四处有生机、有活力的,在我们周边,就有很多美丽的花绽放。
葛瑨
养蜂笔记
希望大家能了解熊蜂,喜欢熊蜂,最后爱上熊蜂。
杨红生
海洋牧场的前世今生
上世纪以来,全世界的渔业正在悄悄崩溃,许多大型鱼类已经灭迹。为了建立起生态优先的3.0版海洋牧场,我们结合现代科技,率先培育出耐高温的东科1号海参,又建立起“海底龙宫”,让洄游的鱼类在这里繁衍生息…
叶梓颐
夏日星空
当我们看星星时,还能看到什么?天蝎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代表着东方苍龙身体的一部分,但是在波利尼西亚人的眼里,却是一个“鱼钩”,这与生活和文化习俗息息相关。即使我们仰望着同一片星空,中西方对于星座的想象力依旧各不相同…
雷加强
非洲绿色长城的中国方案
为了帮助非洲开展荒漠化治理、共建绿色长城,中国科学家们携带着“中国方案”来到非洲!不光引进了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,还带来了乡土植物和人工食草种子…
牛书丽
寻踪“碳”迹,把脉地球生态系统
通量塔、研究台站、卫星遥感…这些不同种类的“听诊器”,帮助我们精准“把脉”全球生态系统,随时监测着碳汇的变化。为了细分碳循环过程 我们甚至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观测每一株植物…
毕导
搞科研和当UP主,哪个比较好玩?
当一名全职UP主和从事科研工作,究竟有怎么样的区别呢?30岁来临之前,坐拥百万粉丝的@毕导THU 重回校园,找到了科研与科普之间的微妙平衡…
陈睿
我的时空动物博物馆
为了淘到心仪的琥珀,他不惜成为一名“女装大佬”,而他们团队发现的世界上第一枚虾琥珀,又为虾类的演化提供了关键性证据…
朴世龙
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及其潜力
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,我国首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,使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大大增加。但是与此同时,科学家也发现,气候变暖引起的冻土加速融化,可能会导致储存在青藏高原下的碳被排放到大气中…究竟应该怎么做呢?
朱庆山
问工业要低碳
这种国外企业出价千万,想要购买的流化床到底厉害在哪?它不仅由我国的科学家自主研发,而且减碳、节能、省钱。在未来,世界首套万吨级绿氢流化床的成功建设,将为工业重塑提供一条新路径…
罗世孝
揭秘夜空下的植物红娘
除了蜜蜂以外,还有着许多重要的传粉昆虫。例如,瘿蚊会在夜晚钻进八角开花的孔中,产卵的同时也为八角花授粉。这种“植物红娘”带来了花粉,而花朵们也保护着虫卵,甚至给幼虫们带来了食物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