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双南
文化自信需要科学自信
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,为什么没有强大的科学自信?重要原因之一,还是因为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。其实,我们在研究基础科学的时候,不必问“值不值得”…
傅向东
破译水稻,少肥多产的密码
在过去六十年里,我们的化肥施用量增加了一百倍,而粮食产量却只提高了四倍多。我们开始用遗传的手段,找到了能“增源扩库”的基因,实现了粮食的“减肥增产”…
胡义波
大熊猫走到演化死胡同了吗?
今年,国宝大熊猫掀起了“一墩难求”的热潮。在过去,大熊猫面临着“繁育三难”的问题,但是,随着科研技术和保护措施的加强,如今大熊猫终于“喜提”降级~
邹媛
破译昆虫性别密码
在虫虫家族中,有着十分多样的性别决定方式,例如父本基因组消除型、单双倍体性别决定等,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质,实现“以虫治虫”…
米笑
无界社区
在猪肉摊旁开了个天窗,这里变成了一座“被偷窥的美术馆”;常见的“牛皮癣”城市小广告,却被这些艺术家们创作成了艺术作品。艺术和生活的边界到底是什么?他们一直在用具体行动诠释…
李蕾
好情绪是治病良方
提到“情绪”和“不孕不育”,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两个领域的事。但是,科学家在脑干发现了一个蓝色核团,不仅与生殖器官有着直接的神经连接,还与焦虑情绪密切相关…这是咋回事呢?
刘嘉麒
认识地球,守护家园——漫谈地球科学
地球是个有生命的星体:核素是它的细胞,岩浆是它的血液,地震是它的脉搏,火山是它的喉咙。
孙珍
在南海,发现了板块漂移的新方式
在过去,我们把大陆边缘分为火山型和非火山型。但是,在钻探船的帮助下,我们发现南海的大陆边缘与众不同,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,完成了陆洋之间转换的“华丽变身”…
白玲
聆听来自高原的地震波
我们把地震仪埋进青藏高原的地下,记录下了地球的“脉动”。这些能穿透地核的地震波,不仅提高了地震定位的精度,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防震减灾的方法…
瞿明国
神秘的地球及人类的使命
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,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,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,所以要挖掘最后的、终极的真理,就要费很大力气。
张凡
追踪高原河沙
提到河流泥沙,我们往往会想到黄河。经过多年的治理,黄河的输沙量不断降低。但作为黄河的发源地,青藏高原河流的输沙量却在显著增加。这是为什么呢?科学家们通过这些手段,从不同角度回答了问题…
胡理
疼痛的真相
大脑告诉我们疼痛从哪里来,甚至还可以放大和缩小我们的疼痛。科学家们对疼痛进行了探索,总结了这些没有副作用的止疼小技巧,你get了吗?
董汉文
岩石知道地球的故事
我们就像侦探,通过这些石头,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件件悬案,我相信这正是地质学好玩的地方。
钱韦
智商:人与细菌孰更高
你可能想不到,细菌也是有“智商”的!往往“低智商”的细菌,越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。他与细菌们“斗智斗勇”,通过控制和迷惑细菌的“智商”,让细菌在未来成为创新型的抗生素…
张力
走进苔藓秘境
苔藓植物是植物界里的第二大类群,能够在不同的苛刻环境中生存,并且生命力极强,即使被埋在南极地下超千年,依旧可以复苏成活。苔藓有哪些重要的意义?它们为什么被称为“拓荒者”?
蔡杰
种子守护者
种质资源库的原理,是利用低温和干燥两种方式,使种子的生命得到极大的延长。为了收集珍稀濒危、区域特有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,科学家们成了“种子采集员”,跋山涉水寻找这些罕见植物的种子。为什么要建立种质资源库?都有哪些种子可以进入资源库?
杨永平
高原植物的生存之道
为了适应低温,它把自己变得很矮小,贴地、防风;为了解决干旱问题,它将根扎入两三米深的地底;为了实现自己的有效繁殖,等不到异交就想尽办法自交……在恶劣的高原生态环境中,生养着这一批充满“智慧”的植物。适应自然、繁衍生息,高原植物的生存环境到底是怎样的?它们又是如何“智慧”生存的?
姚军
蜂为媒
蜜蜂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地位,和生物多样性联系紧密。我们通过研究蜜蜂授粉的效率,不仅解决授粉问题,还满足了吃货们的口腹之欲…
包童
看!一亿年前的“采花大盗”
被子植物出现之后,昆虫动物和被子植物有关系的类群数量,得到了明显提升,这是为什么呢?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昆虫琥珀化石,逐渐搜寻出了答案……
徐一唐
我在三亚养珊瑚
珊瑚礁被称为“海洋中的热带雨林”,它有着极其丰富的物种多样性,为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家园。此外,它天然的结构帮助我们抵销大部分海浪对海岸的冲击,对防波漫堤起到有效作用。如今海洋升温导致珊瑚白化,人工污染促使其大片死亡,保护珊瑚礁对人类来说已刻不容缓…
宋大昭
猫总走在猫道上
作为猫盟CFCA创始人,宋大昭和志愿者们致力于野生猫科动物的保护,华北豹是他们重点关注的一个物种,华北豹有着怎样的习性?它们分布在中国哪里?要如何在大山中找到它们?
杨祝良
蘑菇的诱惑
在地球这个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当中,真菌虽小,却是天然的“还原者”,它对植物新一轮的生长、繁衍、传播及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此外,作为山珍野味的代表,“牛肝菌”、“羊肚菌”等蘑菇更是令人口齿生鲜,但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,那到底该如何辨别“毒蘑菇”呢?
刘颖
小虫子解决大问题
线虫的衰老,在很多形式上和人是有相似之处的。我们认为在线虫上研究衰老获得的研究成果,也许可以应用到高等生物上面。
戴云伟
云与天气变化
即便到了数值预报阶段,以后天气预报会越来越准吗?这是肯定的,但是天气预报不可能100%准确,这就是科学上得到证明的“蝴蝶效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