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讲全文>>
我是方建勋,来自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。我在北大教授一门课,叫书法审美与实践。这既是一门欣赏课,同时也是一门实践课。我的课被传到网上之后,有很多很多的人听过,可能今天在场的就有我的听众。
很多人从小就想把字写好,但是写来写去总觉得不满意,总觉得自己写不好。甚至很多小朋友哭着闹着为了学习书法,但到最后还是觉得,写出来的字爸爸不满意、妈妈不满意、自己也不满意。
那我的教学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?我一直坚信,每个人只要努力去写,每天做一点点日课,坚持不懈,一定可以写好。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?因为我的研究告诉我,每个人的书法天性是不一样的,你不能要求所有学习书法的人都往同一条道路上走。
这就涉及我今天提到的这个问题——到底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是美的?我们怎么去看懂一件书法作品?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因为这个问题一旦弄清楚了之后,怎么去练就有方向,就有目标了。如果坚持不懈地努力,你就有希望成为一名书法家。
每个人的书法都不同
那怎么去欣赏呢?我们先看一下这件作品。
这是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天下第一行书。大家一看到就开始念:“观宇宙……所以游目……”
这样是欣赏书法吗?不是,这是识字。所以大家别搞错了,看书法、欣赏艺术的美跟识字不是一回事。
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呢?
我们用一个字举例,比如这个“爱”,母爱,父爱,爱情,热爱……Love。这是颜真卿一笔写出来的,非常苍劲有力。这是颜真卿写的爱。
这是苏东坡写的爱,苏东坡的爱宽博而宏大。大家要看到他这个字跟颜真卿的字的差别。
这是黄庭坚的爱。黄庭坚的用笔柔柔的,但是又很有趣味。
这个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,唐寅的爱。
请大家比较一下,你看出这四个字的差别了吗?当你能够感受到这四个字差异的时候,你就是在感受美。同样一个字,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写法,这就意味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。我们看书法,看的就是这种差异。
所以书法的关键是书写。同样一个“爱”字,你写我写他写,怎么写才是重要的,比写什么更重要。
因此看书法是在看什么呢?看的是一个写出来之后的笔墨的图像。别把书法汉字当做文字去看,做阅读理解,欣赏书法更重要的是把它当成图像,像看一幅画那样去看。
所以好的书法、美的书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大家想一下自己与朋友一起看过的书法。大家公认的美是什么样的呢?
比如说这样的,你会评价漂亮,养眼。小时候你练字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字,可能爱得不得了,就想照着这个去写,恨不得自己也能写成这样。这一篇是硬笔书法,毛笔书法也有这样的。
赵孟頫的字漂亮吗?很漂亮。赵孟頫是元代大书法家,他的字是学王羲之学出来的。
这是柳公权的楷书,也很漂亮。
那漂亮唯美的书法是不是就是好的书法呢?是好的书法,但是它只是好的一种。就像我们今天来参加活动的各位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,那就是你的可贵之处,一个人不能代替所有人。
我在这画了一个图,是想告诉大家,中国的书法从远古以来一直到现在,就像滚雪球一样,审美越滚越大。每一个书法家都为这一个雪球添加了一点点,到现在这个雪球就已经很大了。
这就好像生活中我们吃面条,有的人说东北的面条好吃,有的人说西北的面条好吃,有的人说炸酱面好吃。但我是南方人,我还比较喜欢吃南方带点甜的面条。那怎么办呢?你不能强求啊。书法的审美就跟吃面条一样,各有味道,它不是统一的。
前面说了,欣赏书法就像看画一样。那我们先看画,这幅画漂亮吗?这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的名作,确实很漂亮。但是,有些同样有名的杰作,看起来可不漂亮。
比如这件作品,这张脸看上去并不漂亮。但这是丢勒献给他母亲的一张画,他还写了一段话在旁边,他永远都惦念着自己的妈妈。就是深沉的爱在艺术里面的体现,特别令人感动。而且从专业的角度来说,他的造型能力绝对是超一流的,可以说是世界级的伟大作品。
再看这一幅,这是父亲。漂亮吗?谈不上漂亮。所以我们看书法也是这样,不能只看漂亮,而要看它内在的一种深层的气韵和神韵。
这两件书法同样是颜真卿的作品,你觉得哪一张好?大家说都挺好的,恭喜大家有进步了。在书法界、书法史上,我们认为右边这一张要比左边好。左边是颜真卿青涩时期写的“小清新”,后来他真正成名的风格是右边这样,体现了颜真卿的家国情怀和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创造力。左边虽然很飘逸清新,却还保持着传承性。
但如果你没有接触过书法,可能会毫无疑问地觉得左边的更好。可见欣赏书法与我们的审美是有密切关系的。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让你学习书法,让你学右边这个,你可能会觉得更轻松容易一些。为什么?他写得更随意,他写出自己的性情来了。
我们对比一下这两个作品的局部,你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书法是怎么成长的。并不总是越成长越漂亮好看,颜真卿可以说是越成长越“丑”。但是,这恰恰是更伟大的作品,他的后期作品里有一种内涵,是一种朴拙,是一种成熟成型的美。
而这种美感很可能是你在理解书法之前不具备的。我们常说,大家更容易接受的书法艺术是偏于实用的。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,所谓的艺术要发自每个人的个体。所以真正好的书法艺术是什么呢?是独特性。
这是我在我家门口拍的一张广告语。上面写着“搬家拉货旅游包车”,这显然是电脑字体。为什么我们不认为这样的字有很高的艺术性呢?
我们把这个字跟宋代伟大的书法家黄庭坚的字对比一下,哪个更有个性啊?右边的。所以黄庭坚显然表达了他自己,左边的这个电脑体没有表达它自己。
从书法走向艺术,就是一个人的独特性的表达。可是在今天的书法教育当中,有这种认识的老师真的不多。当然,书法基础怎么打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,但是在打了基础之后写书法,更重要的是表达你自己。
这两件作品又是很好的例子,左边这件大家都觉得漂亮,真的很好,无懈可击。但是在历史上,大家用一个贬义的词给它命名,叫“馆阁体”。馆阁体是骂人的话,是觉得它太没有特征、太匠气了。其实它也不是不好,四平八稳的,每个笔画都写得很精准。右边是清代大书法家赵之谦的作品,他从魏碑里面开拓出了自己的楷书风格,我们普遍认为赵之谦要比左边的这个更高级更有味道更有独特性。
从这个对比里面我们可以看出,我们的审美往往都是被左边带着走的。所以我们为什么总说书法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呢?因为作为老师,一定要去发现学生个体的独特性,为他设计一条成长的道路。这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,也需要老师的智慧。
那么我们要怎么去欣赏独特性呢?从这几个方面:一个是字形结构,也就是造型;然后是形体结构,点画线条,书法是线条的艺术;还有整体的章法结构。
我们来举一点例子,这个是清代篆书家吴让之的篆书“光柔”。你感受到柔了没有?感受到线条婉转的柔美了吗?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。所以你有些时候不读字,光看线条就能欣赏到书法的美。
你看,从书法当中,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位芭蕾舞演员在那里起舞。这就是书法的魅力,它有舞蹈的意象,有绘画的意象,但它是通过汉字这个符号来表达的。
再看这个赵孟頫写的“驾驭”的“驭”,这个捺像大刀一样飘逸出去,无论横画、竖画都极具美感。这就是我们说的,点画本身也是值得欣赏的。
这是米芾的字。米芾有个特点,他的字没有一个字是正的,都是斜的。但老师总会说字要写正,是出于我们实用的态度。艺术的态度是什么呢?艺术的态度就是要表达独特性。
在米芾的字里,每一个字就是一个生命个体,怎么能够让它正呢?为什么不能够让它自由自在呢?就像我们坐在前排的小朋友,这样歪,那样歪,我觉得很有意思,特别有趣味,天真烂漫。
米芾就认为这样的字才是天真烂漫的。所以好的书法家也是一个好的美学家,他有独特的审美思想。
这是一个什么字呢?这是一个“年”字,是草书。你能够从中看出什么呢?你可以看出很多很多的东西,每个小朋友、每个观者可能看到的都不一样。所以书法是抽象的,它脱离了具象。
上面一排体现了西方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,一步一步一步,形成抽象的美感。那中国书法呢?一开始还有一些象形字,从甲骨文的“马”,到隶书的“马”,到行书的“马”,再到草书的这个“马”,越来越抽象,在抽象当中表达人的情感和独特性。
它的抽象,可以激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和想象,这就是看书法的魅力。我可以从张旭“年”字想象到这个图,有一种舞蹈的美感,和上面吴让之的篆书那种偏于静态的美感是不同的。
草书是五种书体当中最简的书体。我们还可以看八大山人的作品。他是清代的大画家,尤其注重空白,这在他的书法和绘画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他绘画的章法跟书法的章法是高度吻合的。
再看这两个字,左边是苏轼的,右边是黄庭坚的。两位都是宋代的大书法家,他们是师徒,同时又是好朋友。他们两个的特点也很突出,也很明显。
这张作品就是苏东坡的旷世名作《黄州寒食诗帖》,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,非常厚重而豪放。苏东坡豪放的性格就体现在这件书法作品当中。
这件作品如此精彩,于是他的弟子黄庭坚看到了之后,在后面题跋了一段,高度赞美老师的作品。说这个诗好,好到什么程度呢?好到跟李太白差不多。这还不行,恐怕太白也达不到。这个字好,好到把颜真卿、李西台、杨少师这三位名书法家的都融合在一起了。假如说这件作品让苏东坡再写一次,黄庭坚认为恐怕达不到,再也写不出来了,这件作品就是神来之笔。
有时候老师和学生也会相互调侃。苏轼说:黄庭坚你那个字写的啥啊?写的像死蛇挂树。苏东坡这么说了之后,黄庭坚就说:老师,你那个字写得像什么?像石压蛤蟆。大家看他们的字,真是非常形象的比喻。但其实他们两个人都写得很好,这只是相互之间的玩笑,他们的字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。
这个字也是题在《黄州寒食诗帖》上的,谁题的呢?这个人也很有名,乾隆皇帝。乾隆皇帝题了几个字——“雪堂余韵”。写得好不好啊?看起来好像也不错。
我们跟东坡比较一下。各位看哪一个是苏东坡的?对,右边苏东坡的。你觉得哪个好?这位观众说苏东坡,太对了!苏东坡以你为知己啊。左边的相比于苏东坡的字,是不是还是独特性不够?还是俗了一点点,是不是?所以写字千万不可俗,一俗这个字就没法看了,但是乾隆皇帝的字还是可以看看的。
这是黄庭坚的。你看“笔意”两个字,独特吧?太独特了。“意”字歪着脑袋,这个横竖长波荡漾,相信很多的小朋友已经想要学习黄庭坚了,今天晚上回家去不妨拿起笔来,管它学得怎么样,都可以试一试。
所以学习书法的过程是这样的。我们一开始不会,需要学会一些共性的基本的技法,然后走向独特性。独特性过了之后呢,还要回到自然潇洒,不要刻意,要追求天然。
中间这个“险绝”很重要,没有险绝,那书法就没有东西看了。就像我们为什么喜欢到黄山去旅游,因为黄山山险、松险、石险,有各种各样的奇石、奇松、奇峰。奇绝在书法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那在今天这个AI时代,连人工智能都能写书法了,我们还有什么出息呢?我们就不写了吗?
不,我告诉大家,越是在这个时代,越是在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,越是要写,我们要找到自己啊。AI写它的,你写你的,书法最重要的在于你,在于你的独特性,而这个独特性是AI无法替代的。你写的是它不能替代的。
这是我的学生写的,大家不妨看一看。上面那个是拉线条,这位学生刚开始是一个小白,写着写着就开始写篆书了。从拉线条到写篆书,用了一个月时间。篆书学完了后我让他学隶书,隶书学完了之后学楷书、学行书。这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,他每天练习半小时到一小时差不多。右边那个就是他写的行书了。
我还有一个学生,这是她拉的线条,她是一位治肿瘤的医生,也热爱书法,热爱得不得了,快赶上我了。她拉线条拉得非常的认真,每天都能坚持。
然后过了两个多月之后,她突然写出了这张作品。我当时很震撼,说这张写得太好了,苍劲有力!她说啊?老师,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?我说我的审美比你高啊,我能看懂啊。她自己还没有完全体会自己的好。
所以我觉得,这个时候老师很重要,我觉得这一张就写得非常好,我就建议她一定要留下来,以后等你老了,80岁、90岁办回顾展的时候,一定要用上去。尽管你现在是60多岁,但这也算是你早年的作品。
听到这里,大家对书法的兴趣是不是上来了?那就去练。因为在练书法的过程当中,你可以发现“我”的魅力,发现自己的魅力。如果大家还想了解书法更多,可以阅读我的《中国书法十五讲》。
谢谢大家!